close

澳洲職棒上周四(16日)開幕,五名台將由布里斯本俠盜隊林智勝打頭陣,首戰即吸引7萬4千人收看直播,大部分是台灣死忠球迷。

不過他首周只擊出三支一壘安打,阿德雷德鯊魚隊張泰山更少,只有兩支,兩隊期待的長打火力尚未施展。

雪梨藍襪隊可就開心了,捕手張進德、三壘手蔣智賢攻守表現可圈可點。尤其「蔣砲」首戰就開轟、差點締造完全打擊,單周打擊上壘率都是4成67、長打率達8成67,OPS1.333高居聯盟第六,幾乎複製在中職的強勢表現。

同時間,北半球的東京巨蛋上演亞冠賽,台灣犬中華隊打線面對日韓強投,18局僅得2分、慘遭26K。

不只中職年輕球員(王柏融除外),連「外卡」陽岱鋼都被封鎖。難怪會有球迷感嘆:「如果多一張外卡給蔣砲該多好」...

外卡真給了蔣砲會怎樣?better or worse?為什麼台灣明明與日韓差距不小,卻要逼走還很能打的球員?這些假設性或無解的問題,恕本文回答不了。

真正必須深入探討的,是中職會長吳志揚此行帶出的「澳洲第五隊」議題。


695348p7820EDNmainta_japan.jpg
澳洲會是中職第五隊的應許地嗎?圖源:澳洲棒球總會(Baseball Australia)官網


備戰東京奧運  澳洲計畫組隊海外練兵

台灣球迷們期盼中職第五、六隊已久,以此豐富對戰組合、提升比賽強度、刺激票房和收視率成長,還要提供更多打球機會給年輕潛力球員,以及球技經驗兼具的老將。

即使中職和四球團今年終於順應「民意」,端出新隊伍加盟辦法,但卡在超過5億元加盟金,以及原球隊須打散參加選秀等規定,讓國內企業隊有心卻無力。

如今傳出澳洲有意成立「第五隊」,澳洲棒總(Baseball Australia)除了執行長維爾(Cam Vale)走訪中職,還透過外交單位行文台灣體育署尋求協助,看來誠意十足。

儘管吳志揚返國後解釋,澳方意在組隊渡海參加中職,而非來台投資成立職棒隊,將會同「沖繩第六隊」以特案處理,大家心裡仍是一陣小鹿亂撞,第五隊終於要來了嗎?

為了找到雙方合作的可能性,我們應該先了解澳洲棒球的發展現況和趨勢;第一個問題是,澳洲本身就有職棒(ABL),為什麼還要組隊到海外打職棒?又為什麼選上中職?

一切都因為東京奧運。

自2008年京奧後,奧運已連兩屆取消棒球項目,好不容易盼到野球王國日本在東京奧運復辦棒球賽,各國莫不摩拳擦掌、想進軍東京巨蛋爭金奪銀,帶動本國棒球風潮和職棒產業發展。

澳洲棒球並非主流運動、職棒經營慘澹,是否能在國際賽打出引人注目的佳績,對國內棒運的推廣、職棒的永續發展更形重要。

澳職目前有六支球隊,整體資本額、薪資水準、賽季場次(三個月、120場)都不如台日韓的規模,每年二月球季結束後,有本事的還能浪跡各國職棒討生活,但多數本土球員有九個月無球可打,只能在國內兼差養家餬口。

頂級好手外流被職業合約綑綁,更阻礙國家隊組訓和徵召,這似乎是台澳的共同困境。

而澳職和中職平均實力在伯仲間,約小聯盟2A程度,歷來曾吸收不少台灣球員,每年賽季時間又剛好錯開,雙方確實有一定的熟悉互動程度,以及賽程互補的合作基礎。

若以優秀澳洲本土球員成軍,在非球季參加中職季賽,球員可全年維持調整狀態,也能保有「準國家隊」的主體性,不會因母隊不放人而造成組訓困難,失去國際賽競爭力。

為了備戰東京奧運,澳職先前已宣布明年將集資增隊、擴張海外市場,年初年末先後要跟日本、古巴進行交流戰。

組隊打中職季賽,想必是整體政策下的一個突破性發想。



雙邊合作  應從球員交流制度化做起

澳方雖有誠意,組隊參賽也能為中職帶來增隊的種種正面效果,但畢竟是「境外球隊」,與台灣職棒固有文化和經營現制,實在衝突太大。

姑且不論目前的加盟金、選秀等增隊辦法,光外籍球員身分就難以認定;若真讓一整隊「洋將」來打,中職也不中職了,可能還要正名成台澳大聯盟。

難怪吳志揚要說,現下還是以本土第五、六隊為優先,也請澳方回去再研究,怎樣的做法才能符合中職的增隊規章,等同是婉轉地打槍了人家的美意。

但對方畢竟已遞出橄欖枝,中職實在也不能太被動。

我們不能期待在台灣市場利基尚不足時,澳資會進場在台組隊,也無法接受澳洲整隊搬來打,那麼不如簽署人力資源交流協議,修改、放寬「洋將保障名額」。

中職目前規定一軍洋將註冊上限三人、同時上場最多兩人,二軍則人數不限、同樣最多兩人上場,若能比照日職,一軍微調至註冊四人,每隊保留其中一至兩個名額給澳籍洋將,相信澳方就能感受到很大的善意,也不會撼動中職既有制度。

外籍球員任用是看實力而非國籍,為確保澳籍洋將的品質,或許可要求澳方以澳職季賽、國際賽成績為基礎,提出有意願來台打球的優秀球員名單,再赴台灣接受測試、進行特別選秀。

與原澳籍洋將續約的球團可棄權,未入選者也可比照本土球員,以自主培訓身分留在二軍等待機會,確保各隊都能各取所需、簽下屬意合用的球員。

澳職也的確臥虎藏龍,以中職各隊最需要的先發投手而言,開幕周起碼一場投滿五局、防禦率排名前十的就有六名澳洲球員,包括今年經典賽對日本僅失一分的俠盜隊提姆‧亞瑟頓(Tim Atherton)。

甚麼?你說打者太弱?前面不是提過了,蔣智賢OPS也只排到第六,前五名中就有三名澳洲球員喔。

當然,不能只有中職讓利,澳職明年預計從六隊成長至八隊,若每隊八名外籍球員額度不變,同樣也可對台灣球員採用保留名額,比照與MLB合作模式,由球團出機票食宿費用、澳職負擔出賽薪資,讓更多中職年輕好手得以前往磨練,或是行將戰力外的老將有延續職棒生命的機會。

而澳職各隊教練也不乏美國經驗豐富者,甚至本身就是美國職棒隊球探,為匹茲堡海盜隊發掘張進德的藍襪隊總教練哈里斯(Tony Harris)即是一例,中職也可派遣教練在季後前往客座、提升執教功力。

========
在全球化潮流下,開大門走大路、尋求國際合作,才有持續改變和進步的動力,過去可能因種種不順遂,導致中職主事者經營態度趨於保守、封閉。

如今有機會與外國職棒聯盟建立長遠的合作、友好互惠關係,期盼中職不要輕易錯過,否則台灣棒球發展持續在鎖國心態的死胡同裡打轉,相信並非眾人所樂見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ng Yao 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