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蔣智賢提前離澳返台,投入悍將隊春訓,去年遭兄弟隊釋出的「富仇者」聯盟總算全員到齊,令粉絲們士氣大振,甚至引得不少「黃軍」帶槍投靠。
教練團也馬上公布相關規畫,蔣智賢將擔綱中心棒次和三壘手,張正偉負責雙箭頭位置,林煜清則延續過去兩季的中繼定位,補上增菘瑋離隊後的牛棚缺額。
唯獨同樣從澳職過水回歸的陳鴻文,教練團一開始只模糊地說「以先發方式調整、中繼開季」,至昨天才較明確指出,陳鴻文開季時將以長中繼身分登板。
陳鴻文前三季主要擔任後援、去年下半季才重回先發,中繼出發看似合理,但教練團可能忽略一個事實:他生涯先發的數據遠優於中繼後援,卻長期被放錯了位置。
陳鴻文轉戰澳職,先發成績比後援好上許多。圖源:ABL官網
陳鴻文去年赴澳時,版主曾預估他將延續去年下半季的先發角色,但也許初來乍到,教練團想先觀察他的狀況,首周對戰藍襪隊時都讓他擔任中繼,而且還是連續三天登板。
結果相當慘烈,前兩場各完成一局任務,第三場投不完一局就被爆打五分,共被敲1轟在內的7安、防禦率逼近20之譜,完全不及格。
所幸第二周起改以先發姿態上陣後,陳鴻文表現逐漸回穩,除了第三場先發對「天敵」藍襪只投四局被敲10安、責失4分扛敗外,其他三場都起碼投完五局,拿下兩勝,四場共投20.2局,防禦率壓到四以下(3.92)。
尤其是離澳前最後一場對王牌隊,繳出6局6安8K、3自責分的優質先發,對上該周累計五轟的前大聯盟重砲楊恩(Delmon Young),更毫無懼色地連賞三張老K,為短暫的澳洲行畫上漂亮句點。
定
位 |
場
次 |
局
數 |
被 轟 (率) |
被 安 打 |
奪 三 振 |
四 死 球 |
責
失 |
勝 敗 投 |
救
援 |
防 禦 率 |
WHIP |
先發 |
4 |
20.2 |
4 (1.74) |
23 |
25 |
5 |
9 |
2-1 |
X |
3.92 |
1.35 |
中繼 |
3 |
2.1 |
1 (3.86) |
7 |
4 |
1 |
5 |
0-0 |
0 |
19 .29 |
3.42 |
合計 |
7 |
23 |
5 |
30 |
29 |
6 |
14 |
2-1 |
0 |
5.48 |
1.57 |
難怪陳鴻文參加悍將隊開訓時說,俠盜隊投教協助調整的幫助很大,球速又飆上150;但最大的幫助,恐怕就是在他中繼被打爆後保有信任,讓他回到更適合的先發角色。
我聽到有人在碎念了:澳職的樣本數那麼少、先發對上的都是戰績後段班,是能證明甚麼?那就再來看看中職的數據吧。
定
位 |
場
次 |
局
數 |
被 轟 (率) |
被 安 打 |
奪 三 振 |
四 死 球 |
責
失 |
勝 敗 投 |
救
援 |
防 禦 率 |
WHIP |
先 發 |
38 |
238.2 |
13 (0.49) |
238 |
171 |
53 |
84 |
13-12 |
X |
3.17 |
1.219 |
中繼 後援 |
156 |
177.2 |
29 (1.47) |
183 |
178 |
66 |
84 |
17-10 |
51 |
4.26 |
1.401 |
合計 |
194 |
416.1 |
42 |
421 |
349 |
119 |
168 |
30-22 |
51 |
3.63 |
1.26 |
陳鴻文自2013年結束旅外生涯返台,前兩年主司先發,平均每年能吃掉超過100局,曾對統一獅演出155球、13K完投敗的壯烈戰役。
2015年起,陳鴻文一肩扛起終結者重任,帳面上「轉型成功」,連續兩季拿下救援王,去年上半季也續任closer,但實際上他的各項投球數據,都明顯不如先發時期。
總計五個球季,防禦率從3.17升至4.26,對後援投手而言實在偏高,象徵投手壓制力的被上壘率從1.219上升至1.401,被全壘打率更從每九局不到1支(0.49),暴增至1.47。
加上過度使用(2016年高達61局)、手臂健康狀況起伏,造成「小飛刀劇場」的負面印象,2016年總冠軍賽第六戰九局上遭義大逆轉、苦吞「三連亞」,更是廣大黃衫球迷最難堪的回憶。
還是不夠,那再來回想一下歷年國際賽給我們的警訊:2010廣州亞運金牌戰在陳冠宇遭打爆退場後,陳鴻文中繼上場卻連丟觸身球、暴投、四壞球,再被擊出安打掉分,無法止血。
2013年經典賽八強賽對日本,九局上還差一顆好球就能結束比賽,卻被井端弘和擊出要命的追平安打,十局上續投又先讓打者上壘,最終黯然吞敗。
再談到2015十二強賽對波多黎各十一局下半的BS、最後中華隊無緣複賽,2017經典賽預賽對荷投出再見保送、對韓十一局上被金泰均兩分砲重擊,無不讓人揪心嘆息。
在高度講究投手分工的現代棒球中,光就數據和「使用效益」,除非傷病纏身或體力不佳,無法負擔一周一場、連續五局以上的工作量,要陳鴻文年復一年在第五局以後才上場投球的調度,實在令人不解。
=============
上個世代「一後援就手軟」的強投,可以陽建福為代表,相關中職紀錄礙於篇幅無法細究,但光想到連續兩屆奧運,2004年在雅典的九局上被義大利隊敲出逆轉兩分砲、對日本延長十局下被擊出再見高飛犧牲打,以及2008年在北京的延長十一局下半被中國隊逆轉攻下五分,苦吞正式國際賽的對中首敗,是否已經夠令人心痛了?
去年重回中職的陽建福,今年將負責先發任務。圖源:統一獅官方粉絲團
然而十幾年過去,台灣的教練們還是前仆後繼地,把明顯不適合救援的投手推上丘去挨打輸球,讓他們飽受千夫所指。
可能有人認為,一個好球員就是要視球隊實際需求,在其位盡其事,而非讓環境來配合自己,但救援投手是一個比任何投手都需要強大心理素質的職位,因為只許成功、不許失敗。
就算沒人會因為陽建福、陳鴻文救援表現不佳,否認他們的實力和求勝的態度,但在先發表現就是優於後援的情形下,持續要他們擔任中繼後援,這種安排不但不聰明,更是不公平。
正因此,對於已高齡38歲的陽建福,統一獅教練團居然早早宣布本季將讓他重回先發輪值,怎麼不令人感動流淚;回頭看看年輕許多的陳鴻文,富邦就更沒有把他繼續放在牛棚的理由。
============
展望新球季,富邦先發輪值五人組估計以羅力等三洋投為首,去年亞冠賽表現優異的年輕左投林政賢也可望入列,剩下一席,就要讓去年有固定先發機會的黃亦志、陳明軒,以及老將蔡明晉,甚至年年被點名期待的范玉禹、才20歲又有左投優勢的陳仕朋等人去爭取。
相較之下,陳鴻文也許有豐富旅外、國際賽經驗和球速等優勢,但畢竟已年過三十、又只有一年短約,在教練團話語間隱約透露著不信任感之時,能否能在新東家爭取到一席先發位置、投得長長久久,自己也得加一大把勁才行了。
※若您喜歡這篇文章,請到「Thomas' Baseball bar」臉書粉團按讚告訴我喔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