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恭喜澳洲隊獲得報考中職二軍的「同等學力證明」。
嗯,別誤會,澳洲隊還沒確定加盟成為第五隊,要等今年五月提交計畫書、經過中職常務理事會審核決議;這份「學力證明」,其實是本月初的日澳交流戰結束後,日本發給澳洲的。
為什麼這麼說呢?
在澳洲棒總頻頻向中職投石問路後,台灣球迷普遍期待之餘,也產生不少質疑的聲音,其中一個問題就是「拔除旅美和外籍球員後,澳職平均實力到底夠不夠組一隊來打中職?」
而這次赴日參加交流戰的澳隊成員,大部分都是旅美回歸澳職且未再返美,包括2名MLB和5名3A資歷球員,有些甚至只有澳職經歷;只有5名目前仍於小聯盟打球的現役旅外球員,而且都沒出現在任何一隊的40人保護名單中。
意思就是,這批澳洲隊很有可能就是未來在中職出賽的基本班底。
最簡單的作法,就是請他們再來台和中職二軍明星隊打兩場球,如果贏了,歡迎光臨,甚至還能繼續挑戰一軍隊伍,輸了,連計劃書都不用交,謝謝再聯絡,請你們去找棒協報名參加爆米花聯盟。
不過很奇怪,中職只是持續發些搔不到癢處的新聞稿、在媒體上帶風向,卻不直接辦澳洲隊的「資格考」;我們只能先取這次日澳交流戰,與性質很相似的2016、2017中職日職對抗賽結果,做一觀察和比較。
這次參加日澳交流賽的澳州隊,可能就是跨海挑戰中職的班底。圖源:「Team Australia Baseball」粉絲專頁
==========
先來回顧3月3日、4日舉辦的 「ENEOS侍日本系列戰」 ,日本VS澳大利亞,雙方完整參賽名單可參考我先前的整理。
這是繼去年底亞冠賽後,日方為備戰東京奧運而舉辦的國際交流賽,也是日隊成員全屬日職各隊現役一軍球員,包括8名2017經典賽老將、11名亞冠賽新秀,也是新任監督稻葉篤紀首次帶領不分齡的完整日職明星隊,出戰澳職菁英。
澳洲隊總教練費許(Steve Fish)和日本隊監督稻葉篤紀交換球帽,先禮後兵。圖源:Samurai Japan官網
2017-18球季算是澳職聯盟史上最狂的打者年:六隊打者在120場季賽轟出379支全壘打,投手平均防禦率逼近6,火力最強的俠盜隊甚至在39場比賽狂敲96轟,比去年打120場的中職富邦悍將還多一支。
而林智勝、蔣智賢等中職頂級打者,旅澳成績仍屬聯盟排行榜前幾名,但打擊率和OPS與中職生涯水準相近,並未打出更鬼神的數據,令人有「澳職打擊似乎和中職差不多」的感覺。
加上相對屬短期的賽季才剛結束一個月,球員狀態尚佳,而日職還在春訓階段,雖然日隊陣容明顯整齊得多,但起碼打擊方面,澳洲客還令人期待有所抗衡。
嗯,這感覺也許是「錯覺」,比賽結果很令人傻眼。
首戰在名古屋巨蛋、33748名觀眾,日隊先發投手千賀滉大一開賽就把球速催破150公里,兩局就賞了澳隊前六棒六連K,事情還沒完,接續的日本強投群聰明地掌握中職主審王俊弘的胃口:外角低的好球帶幾乎比本壘板多出一顆球,頻頻以精準的控球力和犀利的球路塞進這個位置,讓澳洲打線一籌莫展。
千賀滉大G1一開賽就送給澳洲客六連斬。圖源:Samurai Japan官網
澳洲打者應對好球帶劣勢和強悍不客氣的日投也明顯遲鈍,本季擊出13轟的前MLB運動家隊重砲休斯(Luke Hughes),與蔣智賢並列澳職打點王(44分)的坎迪拉斯(David Kandilas),左右開弓的三連霸俠盜隊當家四棒尼爾森(Mitch Nilsson),分居三四五棒中心打者的三人共計8K,擠不出半支安打;身為澳隊精神領秀的休斯甚至一度動了氣,對著拉他弓箭的王俊宏碎念。
先發投手布萊克利(Travis Blackley)和一壘手休斯(Luke Hughes)是澳隊投打領頭羊。圖源:Team Australia Baseball粉絲專頁
澳隊先發是曾在大聯盟多隊打滾過的布萊克利(Travis Blackley),經驗老道的他不刻意催球速,以直球搭配大幅度曲球、變速球破壞日隊打者的節奏和平衡,繳出五局6K無失分好投;但接續的肯特(Steven Kent)在第六局一開始就四壞保送秋山翔吾,再連遭柳田悠岐、筒香嘉智安打狙擊失去兩分。
繼去年經典賽,日隊四番筒香嘉智再度大棒擊沉澳隊。圖源:Samurai Japane官網
終場2:0,只擊出三安的澳隊慘遭完封,飽餐16張老K;唯一能看的只有守備無失誤,日隊則出現一次失誤。
次場轉戰大阪巨蛋,27951人觀戰,東北來的則本昂大不讓南方的千賀滉大專美,先發兩局飆出5K、被敲一安無失分,最快球速153公里,爾後投手群的表現幾乎是「複製貼上」首戰般地,持續封鎖澳洲棒子。
則本昂大先發兩局飆5K,壓制澳洲打線。圖源:Samurai Japan官網
去年經典賽成功封鎖日隊打線的亞瑟頓(Tim Atherton),剛開始靠145公里上下、尾勁不錯的速球搶好球數,但一局上被首棒秋山翔吾擊出安打後,先後發生兩次傳球瑕疵,先丟一分,接著又陷入控球麻煩,想用拿手的曲球迷惑打者卻丟不進去,日隊二局上再靠失誤和兩支安打、犧牲飛球攻下兩分,奠定勝利基礎。
亞瑟頓(Tim Atherton)控球失準,扛下澳洲隊第二敗。圖源:Team Australia Baseball粉絲專頁
亞瑟頓撐到第四局痛失第四分後,黯然退場,後續投手群再被日隊蠶食兩分;澳洲隊在二、三、九局首棒打者都擊出安打上壘,但後續打者就是打不回來,再度以0:6敗陣,全場出現三次失誤。
兩場結算,澳洲隊連掛十八局鴨蛋,僅出現六安,狂吞25次三振,打擊率1成13,中心打者只有第二戰頂替四棒的莫納羅亞(Boss Moanaroa)擊出一支二壘安打;表現最佳的則是首次打國家隊的22歲小鮮肉葛蘭丁寧(Robbie Glendinning),去年剛加入海盜1A的他,排在第八棒二壘手,六打數擊出三支安打,打擊率五成,守備無失誤。
葛蘭丁寧(左,Robbie Glendinning)攻守俱佳,將是澳洲國家隊新希望。圖源:Team Australia Baseball粉絲專頁
究其原因,澳職因為過去長期與MLB合作、也為提升比賽強度和可看性,大量引進小聯盟新秀、各國遲暮球星等外籍球員,今年驚人的打擊紀錄其實大多是洋砲洗出來的,打擊率、安打、打點、全壘打甚至盜壘等主要打擊獎項都被美國籍,甚至加拿大籍球員攻陷。
加上原屬小聯盟農場的澳洲好手提早返美春訓,如拿下2016-17球季MVP的聯盟第一中外野手懷菲德(Aaron Whitefield)即辭退這次賽事,讓純澳洲打線在日職頂級投手的「驗貨」下,幾乎毫無反擊能力。
========
這種對戰紀錄,是不是讓人有種似曾相識感?嗯,跟2016年那次中職日職對抗賽如出一轍。
跟奧運年之前舉辦的日澳交流戰相同,2016日職中職對抗賽也有為隔年WBC做準備的味道,兩隊成員一樣是兩聯盟本土職棒菁英,一樣打兩場、一樣先在名古屋後在大阪,一樣的...與日本交手的那隊二連敗。
2015年堪稱中職的「打擊起飛年」,特別是林智勝和高國輝分別締造了30-30、39轟的空前紀錄,但首戰「中華台北CPBL」聯隊在菅野智之等日本強投款待下,全場猛嗑14K,只出現兩安,有一安還是當年打完就要退休的陳金鋒貢獻,以0:5輸球。
次場中職打擊略有起色,擊出五支安打攻下三分,但全場發生三次失誤,投手群更在最後關頭崩盤,還是以3:9不敵侍日本。
所幸君子報仇一年不晚,2017年中職改以未支援WBC中華隊的Lamigo球員為主體成軍參賽,首戰王柏融就把則本昂大的球轟出福岡巨蛋中外野大牆,率領全隊掃射17安,搭配賽格威等洋投助威,以8:5獲勝,雖然隔場就以1:9「回到凡間」,但能拿下對戰全職業日本明星隊的歷史性首勝,已經彌足珍貴。
單就日澳兩場、中職日職四場交流戰的紀錄比較,中職聯隊2016年因打線同樣被封鎖慘遭二連敗,但火力再不濟,兩場也擊出7安拿下了三分,2017年儘管拔除了義大、兄弟、統一三隊的一線強打者,還是能火力全開、擊退日職強投取得一勝,拿不到半分的澳洲隊,打擊表現明顯還差中職一截。
至於防守方面,澳洲平均一場失4分,比近年陷入土投培養困境的中職7分為優,澳洲投手群雖然常以四壞球讓自己身陷險境,但畢竟擁有國內外多年爭戰的經驗,他們控制局面、化解危機的能力,以及教練團換投時機的掌握度都算不錯。
雙方守備能力則是不相上下...都很普通,澳洲野手在外野飛球的判斷,以及內外野銜接配合上,都有不少待加強改進之處,這些缺失拿來說自家中職,好像也蠻貼切。
==========
一支球隊要贏球,短期看防守、長期看打擊,澳隊就算投手、守備戰力再強,打擊若太貧弱,對上中職各隊一軍,一年120場打下來勢必居下風。
不過綜合評估,以澳隊現有實力,若能再加上旅外回歸球員、外籍球員,打一年72場的中職二軍比賽,競爭力應屬充足了,加上二軍本以練兵為主要目的,沒有稀釋球賽強度和品質的問題。若澳隊有辦法延攬像運動家隊韓崔克斯(Liam Hendricks)等大聯盟現役球員,隨隊轉戰中職助陣,更能提升精采度和製造話題。
儘管有人會說,非正式的國際賽成績僅供參考,但日本向來不會打「沒意義」的國際賽,過去兩屆與中職的對抗賽,無非是為了經典賽暖身,這次日澳交流戰,雙方更不約而同認定是為了東京奧運備戰的強化試合。
別的不說,如果真不痛不癢,那千賀滉大何必使勁讓六個澳洲人扛棒子下場,則本昂大幹啥提前一個月把球速催到153?澳方為什麼想方設法要組隊送到海外磨練,還早早在日本府中市設立奧運集訓基地?
而針對明年世棒12強賽(奧運資格賽)、東京奧運,中華隊總教練人選至今仍是遲遲未定、遑論其他準備工作,日本、澳洲的態度之積極,更是值得台灣棒壇借鏡自省,就算澳洲隊最後無法如願加盟中職,我們自己也該好好加油了!
留言列表